手机站
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马关>政务要闻>正文

聚焦两会丨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聚焦民生实事 深化履职为民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2日 17:13   文章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做实、做优、做好原则,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双助推”“协商在基层”等重点工作,推动一批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社会聚焦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开创政协联络组工作更活更强更立体的探索之路上留下铿锵坚实的脚印。

图片

推进规范化建设 让政协联络组有“中心”

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积极探索推进规范化建设,为履职提质增效,切实发挥政协联络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进共识、凝心聚力作用。一是规范学习制度。以创建“学习型联络组”为载体,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分解学习任务,组织委员学习、联络组活动12场次。在自学与专题辅导的同时,组织委员列席乡干部职工大会、重点工作部署会、各村群众会等,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服务。二是规范工作制度。按照联络组活动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联络组联系委员、委员参与调研视察和社情民意反映、办实事树形象等履职制度,使联络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三是规范委员履职制度。按照委员履职要求,规范制度,落实任务。规范建设委员工作室,配备标准化档案柜,建立和完善了履职登记台账,满足委员日常办公、学习、活动、会议需求。

图片

主动融入中心 让参政议政有“高度”

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引导委员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民生项目、重点发展项目等开展协商议事、建言献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调研产业发展提建议。统筹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职能站所,组建产业发展调研组,采取座谈了解、农户走访、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全乡16万亩的立体产业集群,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提交党委政府决策,努力为全乡产业建设发展提供意见建议。在产业调研中,提出组建“本土乡村农产品销售队”,解决种子和销售两端“卡脖子”问题建议,推进产业发展提等升级。目前,全乡共发展7个万亩产业,人均产业面积14亩,年均促农增收3.8亿元,人均存款2.5万元。

二是调查重点工作促落实。组织委员分片深入7个村委会,对绿美乡村、集镇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调查,并召开座谈会议,就重点、难点工作的推进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联络组成员围绕“绿美乡村”建设,建议确定“绿美、富美、和美 ”为目标,建立政府引导、立足农户、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将老房子、柏木山等一批村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示范村寨,带动全乡82个村组全域完成“绿美乡村”建设;围绕集镇建设,提出规范集镇停车、摆摊,加大绿化建设等建议。如今古林箐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乡政府发动能工巧匠成立“五小”加工厂,制作花架、花箱等2200余个,发动集镇群众种植花草绿植;建成“古林小镇”“潺水岩”两个主题花园、一个“刺桐”大道,让集镇更加绿美,群众愈加幸福。

三是关注民生民情解民忧。在集镇垃圾清运、学校基础设施完善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上,联络组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对重点矛盾主动开展走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社情民意形式及时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给乡党委、政府,推进重点矛盾的解决。

四是做实民主监督强作风。与乡人大主席团联合,对乡属各站所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比如:针对乡为民办事大厅的规范化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进行跟踪问效,提高为民办事效率。

图片

科学规范履职 让作用发挥有“抓手”

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边提升,履职活动有声有色,联络组委员互动互融,政协履职触角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一是坚持以点带面,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古林箐乡政协联络组以“协商在基层”为平台,按照先试点后推广模式,紧扣党委政府的部署、基层干部的心声、基层群众的期盼确定协商议题,做足协商准备,规范开展协商活动,强化协商成果督办。2022年开展了以古林箐乡“柏木山村小组绿美乡村建设后续管理问题”为主题的协商议事活动,组织各方利益代表深入探索绿美乡村建设管理问题,提出建立533评比长效机制、建立村民半小时习惯养成机制等4条合理化建议。

二是坚持严格标准,推进政协提案办理。引导精准聚焦,坚持关口前移、提早介入,提前印发引导目录和选题参考,公开征集提案线索,给委员明方向、划重点、出题目,促进提案靶向发力。创新工作方式,抓好提案质量提升,从“协商办理”“督促办理”到“跟踪问效”,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实现“双提升”。一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所立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回复,办理工作结果满意率98%。

三是坚持深入群众,推进“双助推”有进度。履职有位,在于尽责。古林箐乡联络组5名委员立足自身岗位特点,主动融入日常、融入群众,积极参与到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脱贫群众就业、集体经济壮大、群众素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中,开展宣传教育10场次,建言献策30余条,全年委员参与率达1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