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马关>政务要闻>正文

聚焦两会丨杨贵聪:坚守初心笃定前行 履职尽责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2日 17:08   文章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杨贵聪,政协马关县第十一届委员会政协委员,马关篾厂乡篾厂村副支书。自担任县政协委员以来,积极想办法在村庄治理、创业带富、文明乡风等方面下功夫,瑶人寨村的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得到广泛认可。2020年3月瑶人寨志愿服务队被评为马关县第五届道德模范,2022年3月瑶人寨村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2022年12月瑶人寨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文山州第七届道德模范、瑶人寨村被列为文山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

成立瑶人寨志愿服务队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

图片

图片

瑶人寨村民小组隶属于篾厂乡篾厂村委会,全村居住着汉、彝两个民族30户121人,其中党员9名。2016年,瑶人寨村从原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到瑶人寨新村,村上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这时,杨贵聪被选举为瑶人寨村小组干部。在刚开展村庄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发现当时村上存在诸多问题,群众等、靠、要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团结互助意识不够,党员干部没有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结合存在的问题,杨贵聪将村上老党员、老干部召集起来认真讨论,决定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成立篾厂乡瑶人寨志愿服务队,把群众的思想凝聚起来,让群众懂得自己的家乡要靠自己建,自己的村庄要靠自己来治理。

2017年6月,瑶人寨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秉承“雷锋精神”,以村带村、户带户、人带人,在志愿工作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他们还把每年7月1日、10月1日、每月的4日确定为瑶人寨村的公益日,修道路、清垃圾、帮助劳动力弱的家庭做农活……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大家出钱出力,家里有挖机的把挖机开来,修路时需要占到地块大家主动让出,不计个人得失,如今村里宽敞的大路,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瑶人寨村把“雷锋精神”根植于心,在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一线、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等各项工作中,积极践行无私奉献、舍身忘我的精神,瑶人寨志愿服务队逐渐成为一张基层治理的亮丽新名片。在瑶人寨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篾厂乡8个村委会也先后成立了54支15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壮乡瑶寨。

发展特色产业注活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图片

图片

图片

村庄建好了,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杨贵聪带着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对瑶人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认真分析,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决定“靠山吃山”,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大力发展砂仁、草果、木姜子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杯杯香茶叶合作社、木姜子种植合作社,每年带动瑶人寨及周边村寨实现增产增收。为更好的开发木姜子深加工,积极引进盛乾木姜子加工厂提炼木姜子油,既方便群众就近售卖木姜子,又为群众增收打开新路子。目前,瑶人寨的房前屋后、庭院花园中都种上了木姜子,全村种植木姜子面积已达2000余亩,每年木姜子收购货款1500余万元,产业发展逐渐成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引擎”。

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打造文明乡村“新样板”

图片

图片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杨贵聪带头边干边动员,通过瑶人寨志愿服务队将“雷锋精神”根植于村,将文明乡风根植瑶人寨的乡村沃土。脱贫攻坚时期,村民目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5+2”“白+黑”的付出,当看到扶贫队员取水困难时,村民们就将生活用水拉到活动室门口,方便工作队员使用,以此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恩氛围在瑶人寨“蔓延”开来。瑶人寨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家家户户争当志愿者,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服务社会的文化氛围在瑶人寨蔚然成风。盛乾木姜子加工厂投产运行后,也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积极捐助物资资金30余万元,参与慰问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换届离职村社干部、边境学校师生等多项公益活动。如今的瑶人寨,不仅将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精神根植于乡村大地,更为马关“文明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新样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