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马关>乡镇概况>正文

大栗树乡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08:22   文章来源:大栗树乡   

概况

大栗树乡位于马关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41.2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75个自然村228个村民小组(其中,19个自然村易地搬迁到南山幸福社区)。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傣、布依等11个民族。2023年末,全乡人口8544户33386人,其中农业人口31542人,占总人口的94.48%,少数民族人口9051人,占总人口的27.11%,农村劳动力人口19396人,占58.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55%。全乡平均海拔1565米,最低海拔1300米(板桥红底科),最高海拔2050米(那衣龙区井),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毫米。有耕地面积113831亩,其中田7714亩,占耕地面积的6.8%;地106117亩,占耕地面积的93.22%;有坝区6个24376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1.4%,分别是大栗树坝子2610亩、河外坝子2675亩、和平坝子10607亩、大倮者坝子2583亩、马固坝子1172亩、大腻科坝子4729亩;耕地中,坡度2度以下的耕地12905亩,坡度2~25度的耕地有75781亩,25度以上的耕地有25125亩。境内有板桥、大倮者、和平、乌木4条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烤烟、三七、草果、核桃、刺梨、李子、商品蔬菜、万寿菊、巴西菇、石斛、重楼及养殖业等产业。

行政事业编制情况

全乡共有行政事业编制78个(其中,行政编制33个,事业编制45个),2023年末在编在岗干部职工61人(其中,公务员23人,事业人员38人),缺编17个(其中,行政编制缺10个,事业编制缺7个)。在编在岗干部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40人,占65.58%,专科及其以下学历21人,占32.42%;35周岁以下28人,占45.9%,35周岁至45周岁(含)19人,占31.1%,45周岁以上14人,占23%;平均年龄为38岁。

乡党政领导班子情况

现有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3人(派出所长兼职副乡长1人,挂职副书记1人),其中,男10人,女3人;汉族8人,少数民族5人;本科以上学历11人,占84.6%,专科及其以下学历2人,占25.4%;35周岁以下4人,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37.6岁。

党委书记:刘晓梦(女)

党委副书记、乡长:陶振超(苗)

人大主席:周启清

副 书 记:赵寿进

张敦卫(挂职)2023.06~

纪委书记:李恩洪

组织委员:张 炯(女)

宣传委员:黄 凤(女,彝)~2023.05

骆思雨(女,彝)2023.05~

武装部长:张仕超~2023.05

卢仕华2023.10~

副 乡 长:罗正府(彝,党委委员)

杨 青~2023.04

张应洪(布依)

高晨翔2023.05~

张敦卫(挂职)~2023.06

袁 腾(派出所所长)

党组织设置情况

全乡共有党的基层组织73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60个(中共大栗树乡卫生院支部委员会于2023年8月整体划转至中共马关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党员1068人。其中,女党员223人,占20.88%;少数民族党员271人,占25.37%;35岁以下168人,占15.73%;60岁以上280人,占26.22%;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166人,占15.54%。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推进“智慧党建”工作,全年智慧党建录入达到100%。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制度,1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完成了述职,乡党委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中被评定为好等次。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完成党员发展14名,其中少数民族党4名,35岁以下的党员12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52名。精心谋划组织开展七一建党活动,发放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6枚,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优秀共产党员10名。

村“两委”班子情况

全面推行村级“大岗位制”,调整撤换16名不称职的“两委”干部和8名村小组长,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性别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村“两委”干部薪酬得到进一步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顺利完成1个“村委会”改“居委会”,全乡12个村(社区)共有“两委”班子成员84人,其中,中共党员77人,占91.67%;本科以上学历8人,占比9.5%,大专学历20人,占23.8%,中专、高中学历25人,占29.8%;妇女30人,占35.7%;年龄在45岁以下的62人,占73.8%;少数民族26人,占31%。

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情况

年末全乡10个村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大栗树村党总支书记为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罗正府兼任),12名村委会(社区)主任中,男9人,女3人;汉族11人,少数民族1人;大学本科1人,专科2人,高中或职高4人,初中5人;45岁以下5人,60岁以上3人,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7.7岁。

综述

2023年大栗树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县委、县政府规划部署,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乡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2023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8亿元,较上年增长11.98%;粮食总产量达到1.59万吨,农民人均有粮达到506公斤。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22元,较上年增长13%;202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55%。

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积极配合县级部门做好G219线改扩建前期工作,完成板桥红底科、倮洒石岩寨片区道路硬化,大马固新发寨等2个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项目已完成路基垫层,正在持续对接加快推进浇筑硬化,辖区175个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和通达率分别为98.29%、100%。

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积极配合做好那衣龙在建渔塘水库建设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大腻科、那衣龙、腻科街片区土地整治(提质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和平小鱼塘水库维护和大栗树、和平、板桥、大腻科、腻科街等8处饮水安全管理维护,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群众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能源保障更加有力。累计实施农村低电压台区电网改造6个,通电线路改造80户,安装变压器5台,新建及改造低压线36.8公里。大力支持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平坝风电场三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实现首座100MW高原风电场并网运行,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乡分布式光伏能源开发项目建设有序稳步开展,年内共安装分布式光伏24户。

农业生产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以引进企业,组建公司、发展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全乡产业聚集化发展,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采取“党组织+公司+群众”的发展模式,12个村党总支“捆绑”“抱团”联建马关县智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额480万元。充分激活致富能人、种植大户带头致富能力,鼓励支持党总支、支部和党员领办合作社19个。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

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乡2021—2022年耕地流出图斑1613个4314亩,追加任务500亩,共计4814亩,累计完成耕地流出整改4676亩,整改通过率达97.13%;完成大春主粮种植4.2万亩、豆粮总产量1.4万吨,在地小春种植面积3万亩。

产业市场主体动力全力盘活。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要求,持续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年内新增市场主体总数737户,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实行“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全员招商,全力落实招商落地计划,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000万,引进省内州外到位资金1250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洽谈合作企业2家。

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持续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粮肉蔬菜”供给保障能力,种植粮豆、蔬菜7.8万亩,全乡肉类总产量达2575吨,禽蛋总产量达60吨,畜牧业产值达1.1亿元。依托“一药两花”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发展种植中药材2.7万亩,累计完成产量23204吨,完成产值21244万元;发展油菜、万寿菊达2.2万亩;种植烤烟4640亩、12650担,发展辣椒6000亩。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短、平、快”的红果参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来抓,大力发展红果参种植,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23年种植红果参715亩产量679.25吨,产值1494.35万元,黑老虎、八月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也逐步增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生态建设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3万元,兑付生态效益补偿72万元。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发放采伐许可证195份,出材1751立方米。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巡山护林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护林员巡护终端上线率达40.98%,全县排名第一。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力做好森林资源清查,完成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并持续做好防治,完成森林督查图斑调查举证155个,完成林草湿图斑监测461个。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化,重要水源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强,全乡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

两污治理成效显著。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完善,以“两污”治理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年内完成污水治理设施建设60个自然村,正在建设6个自然村(含集镇污水治理项目)。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垃圾收费转运制度全覆盖,做实源头减量和分级包干转运。完成农村户厕改建验收581座,资金兑付14.4万元,完成公厕改建2座,资金兑付11.1万元。

绿美建设持续巩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抓两头、带中间”推动绿美全域提升,打造了乐作大寨、盐井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升级版”绿美村庄。年内完成绿美提质建设209个村小组,开展评比和张榜公示12次。美丽集镇建设深入推进,集镇区域绿化覆盖率达3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和巩固,全乡209个村组年内全部建成达标村及以上。完成裸房改造628户,正在实施改造188户,累计申请“宜居贷”905万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细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有效落实,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353万元、特困供养金168万元、救助金44万元、高龄津贴77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21.8万元,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51%、养老保险参保率92.29%以上。加强劳务培训输转,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72人,优化农村公益性岗位设置,设置公益性岗位615个。

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校园绿化美化程度不断提升,校园安全规范有序,教育质量稳中有进,家校合作共育方式逐步形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成果喜人。乡人民政府获“文山州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栗树乡中学、大栗树中心校获“文山州2023年教学质量先进集体”表彰,7名教师获“文山州2023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学能手”表扬,1名教师获“文山州2023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学管理能手”表扬,有效形成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教育服务格局。

医疗卫生更加健康便利。医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医共体乡村一体化建设成效初显,治疗项目不断拓展,乡、村两级均具备普通病症治疗条件。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共接诊患者2.76万人次。健全完善多层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全年为民报销医疗费用7267万元。

其他事业协调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完成撤乡设镇基础性工作,大栗树社区顺利完成村改居工作,档案、保密、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气象、邮政、通信等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治理

群众自治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充实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员队伍,优化调整网格设置,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化解在基层,全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43件,调解成功201件。人居环境整治新征信卡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综治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一批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全乡所有自然村村规民约修订,完成修订新村规民约上墙165块,群众自治水平持续优化。

法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以“强基础、补短板、提质效”为导向,全覆盖、无遗漏开展农村“扫盲式”普法200余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氛围浓厚,依法治乡成效明显。在交通要道、治安卡点、乡村道路、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安装监控162个,家庭监控接入平台527个,全覆盖推进“平安乡村”监控设施建设,有效实现基层治安的群防群控。持续推进“接诉即办”为民服务平台宣传应用,打通群众反映问题“最后一米”。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持续加大,查处简易程序违法4045起,办理一般程序违法21起。全年受案64起,办结28起,刑事立案28起,破案17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更有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德治教化功能充分发挥。在全乡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健康庭院、文明家庭评比和火把节、花饭节等民俗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厚植村风民风,引导村民遵规守纪、睦邻和谐,进一步激发群众团结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群众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国防动员、双拥创建等工作深入推进。

廉政建设

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行政规范有序。主动接受乡人大主席团及人大代表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积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1件。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认真践行“三个工作法”“三个马上”工作要求,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昂然奋进、干事激情充分激发、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