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八寨镇位于马关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6.7公里,离州府文山65公里,土地总面积326.3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232个村民小组,是两州(文山州、红河州)四县市(文山市、马关县、屏边县、河口县)的交通枢纽,是马关西部四乡镇一农场(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八寨镇、健康农场)的商品聚散转运中心。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布依等11种民族。
2015年末,全镇共有10635户42805人(其中农业人口3648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5.2%;少数民族人口952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2.2%;劳动力2488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8.2%)。最高海拔2207米,最低海拔443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00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自然气候优越,立体气候明显,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物产十分丰富,生物、水能等资源开发前景良好。三七、八角、草果等特产在县内外久负盛名,境内各种农作物品种繁多,自然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文化多姿多彩,还有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铜制炊具,清甜可口的青菜,耐人回味的苦荞饼等土特产深受人们的亲睐。
八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一时的阿雅古城,曾是马关县及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马关县最早的文化发源地,马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在八寨成立。1929年,李国定领导了震惊滇东南的“八寨农民武装暴动”,成为马关地区革命的先驱。
2015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努力克服霜雪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70元,增长17.3%;金融各项存款余额达5.5亿元,增长12%;贷款余额1.1亿元,增长55%。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936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91元,增长7%。
【干部职工】2015年末,八寨镇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人,其中少数民族13人,占37.1%;大专以上学历23人,占65.7%,镇属各中心站所58人。
【农业】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87180亩,实现粮食产量2183.5万公斤,完成“两杂”推广45360亩,其中:杂交水稻面积6900亩,杂交玉米38460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切实增加三农投入;稳粮食、促增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林权却权颁证外业调查5958宗,完成业内4135宗;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外业调查13409户,分别颁证12874户和7900户,确权颁证率分别达97%、95%。累计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贷款2647万余元。
【林业】以实施石漠化治理等项目为抓手,投入资金174万元,完成封山育林763公顷,人工造林198公顷,封山面积11447亩,完成人工造林2965亩;兑现生态公益林管护经费76.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金78.8万元。完成太阳能项目建设74套,发放省级农村节柴改灶项目补助资金3.4万元。召开森林防火宣传会议98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份,与村委会、村小组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248份。2015年,全镇共有林君木业、万道香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木材3.5万立方米,生产指接板、拼板、锯材、木家具、木炭等产品。销售木材加工产品1.9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
【畜牧业】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安全、种草养畜、畜产品销售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畜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5年共完成生猪出栏9.2万头,肉牛出栏3905头,肉禽出栏19.15万只,完成肉奶总产量8975吨,预计畜牧业生产总值达1.3亿元,人均增收1740元。继续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业发展道路,建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规模养牛场18个,实施牛圈改造1.1万平方米,养牛示范村8个、重点村2个,肉牛养殖产业逐步壮大。
【农田水利】2015年,全镇共投入资金68余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0件,修建小水窖165口,解决了16个村165户2380人38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投入资金 230 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9件,新建和修缮农田灌溉沟渠25条32.3千米,保灌面积3600余亩,新增灌溉面积1200余亩;积极协助抓好渔洞门水库扩容工程项目建设,主坝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现已下闸试蓄水,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条件逐步改善。
【道路交通】加大乡村公路建设管护力度,努力提升乡村公路建设等级,投资300万元的过境公路已全面完工,现已投入使用;八寨至老厂、浪桥至新寨油路、新寨至阳文山水泥路、沙坝至大石板水泥路已启动建设,目前进展顺利;共投入资金37200元,出动600余人次对7条乡道、4条村道、8条考核外进村道路进行管护,有效地改善了路况。深入开展“推丘”工作,强化道路交通日常巡查,依法打击微型车非法运营、农用车违法载人现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全镇共出动执法人员70人(次),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130次,排出安全隐患12处,整改安全隐患12处,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烤烟生产】严格执行国家烤烟“双控”政策,狠抓烤烟提质增效,建立烤烟自然灾害风险基金,完成烤烟种植11386亩,收购烟叶2.92万担,实现烤烟销售收入4162.3万元,创税916万元。
【非公经济】始终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壮大非公经济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落户八寨,有效推动了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镇非公经济实体1786余户,实现劳动力就业3296人。非公经济已成为八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特色产业】通过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全镇逐步形成了以香蕉、地产药材、甘蔗等一村一品的特色规模产业。依托热区资源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湾子寨、茅草寨等村委会大力发展香蕉、甘蔗等热区经济作物;利用优越的土壤条件,扩大三七、石斛、重楼、灵香草、砂仁等地产药材种植规模;依靠退耕还林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红豆杉、榕树、紫薇等绿化林木;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群众增收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发展香蕉产业1.5万亩,实现香蕉产量3.1万吨,促进蕉农收入6800余万元;发展砂仁4370余亩,三七、重楼等中药材种植4800亩;实现特色产业产值7900余万元。
【文化】全镇有文化站1个,职工5人。全镇17个农家书屋正常开放,配备图书新增3000余册,达到5.1万册,音像制品4800余张,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一年来共接待群众学生1000余人次;文化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农村文化舞台日渐活跃。农村文艺队数量急增,到目前为止全镇共组建文艺队65支,开展县内外文艺交流47余次,发放文艺队交流补助金20000余元。
【扶贫开发】争取资金160万元实施了夹马石、河冲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其中河冲整村推进项目已顺利通过州县验收。投资100万元在浪桥、老厂、八围树实施了196头肉牛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大份子1个移民安置点,已竣工80户,其余各户正有序推进,进展顺利。实施危房改造工作300户,其中孤儿、五保户61户,异地搬迁69户,整村推进34户,其他零散农村危房改造户136户。现已完工300户,兑现危房改造300户, 资金349.5万。2015年共申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13个,批复7个村,项目资金166万元,惠及625户2360人,组织实施了菖蒲唐、梭板等7个村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科技活动室7间,新建活动场地2200平方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共初选识别出贫困行政村6个、贫困自然村100个、贫困危房户3189户、扶贫易地搬迁户375户1433人、实有贫困户4860户176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19户13556人。组建16个工作队,进入16各村委会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对全镇9560户群众进行了重新打分,并按照县扶贫办50分以上的库内群众即为脱贫的要求,共有出库群众510户1857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两基”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切实优化全镇校点布局,统筹解决好集中办学安全保障及学生食、住、行等问题。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计划”,全镇472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经费共计376.4万元。稳步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共为中小学生免除书费8925 人次51.8万元,补助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费538.2万余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2个,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两基”成果不断巩固。
【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镇有卫生院2所,2015年未,有医务人员65人,有村级卫生室30个,乡村医生41人。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5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8223人,参合率达98.06%,报销新农合补助资金385.9万元,惠及群众4.7万人(次)。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启动实施了马主、湾子寨、夹马石村级卫生室建设,村级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计生工作】加大计生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计生政策宣传,认真落实“单独二胎”、“奖优免补”和“少生快富”等政策,发放计生惠民资金13万元,代缴新农合资金1337人16万元,各项计生奖励扶持优惠政策得到充分落实,抓好出生人口干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切实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和科技意识,2015年,共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6期4200人(次),输出务工人员4790人,实现劳务收入8915万元,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劳务输出农户主要收入来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完成2015年新农保收缴24616人,完成任务数的100.2%。积极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880人1695.4万元,城镇低保资金7332人241.9万元,五保救济金64人8万元,优抚金13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24616人,发放养老金539.7万元。2014年投资240万元建设的八寨敬老院已竣工验收,投资36万元建设的马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通过镇上初步验收。2015年又申报了喜主村委会、八寨社区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农村养老环境逐渐升级改善。
【综治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始终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平安马关”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十打十治”活动,安全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2015年被评为县级“六五”普法暨“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加大“全能神”等邪教的防范和打击力度,禁毒和防艾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015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74件,破案40件;建立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12支;查处治安案件70起,结案60起,结案率85.7%;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年来,共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76起,调处成功274起,调处成功率达99.3% ;举办法律培训(讲座)6期(次)130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律书籍和宣传资料4000余册(份)。
【集镇建设】以建“市场带动型”小城镇为目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着重加大集镇建设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集镇环境,逐步完善市政功能,不断提升建设品位。今年我镇投入24万元配备了3辆垃圾清运车,在集镇主要街道安装垃圾桶182个,投入50多万元在集镇区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投入40万元安装了29个电子摄像头,建成了高清实时视频监控系统,为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制定了集镇巡查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集市规范化管理,着力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筑、户外广告、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严格落实卫生管理责任,对集镇各单位、店铺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管理,集镇步入“洁、靓、美”的新常态。特色集镇、传统村落保护全面加强,2015年我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国家级传统村落。
【武装工作】坚持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完成基层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规划建设、全镇国防潜力调查、民兵整组和民兵训练工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年内为国家输送了9名合格军人。
【党组织建设】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始终把落实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廉洁自律能力,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2015年,签订党风廉政目标管理责任书69份,举办专题讲座2次,座谈会3次,廉政谈话15(人)次。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镇党委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带头开展批评、带头整改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整风精神,动真碰硬查摆“四风”突出问题。共查找出镇党委班子“四风”问题16条,党委班子成员“四风”问题110条。党政领导班子共制定整改措施306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16个,投入资金750余万元帮助群众办理实事、好事10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20起,建立健全制度29项。加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整合各方资源,2015年,全镇共建成务路者、新寨、茅草寨3个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更新配备办公设施。启动新寨村委会古建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利用镇村两级党员培训阵地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累计开展培训20期2000余人次。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把部分“差”等次党员纳入整改范围,对6名不合格党员进行预审处置。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发展党员48名,其中女10人,少数民族13人,35岁以下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党员总数达1470人。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要求,紧扣“8433”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全镇182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424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46个。扎实抓好红色信贷、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等重点工作,发放红色信贷92户641.9万元;组织46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1326人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92条,化解矛盾纠纷20件,帮助社区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8个,办理好事实事108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张礼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