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都龙镇地处马关县东南部,全镇国土面积212平方公里,辖8个村(居)委会151个村小组,2个居民组,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1公里,东邻麻栗坡县猛洞乡,南与越南河江省黄树皮、箐门两县接壤。其主要镇情特点为:一是边境线长。边境线长达58.4公里(勘界后为31.4千米),全镇有5个村委会23个村小组与越南直接接壤,有对越通道2条(茅坪、南松),便道8条。2015年1月19日,都龙口岸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运货运口岸。二是民族众多。居住着汉、壮、苗、彝、傣、瑶等11个民族9280户34675人(农业人口29053人,占总人口的83.79%),其中少数民族5863户24376人,占总人口70.30%。三是资源丰富。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全镇有耕地面积34396亩,其中:田8642亩,地25754亩。最高海拔2579.3米,最低海拔350米,年平均气温17℃,境内有物种丰富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植物主要以杉木、云南松和竹为主。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锡、铜、锌等30余种,潜在开发价值超过400个亿,其中锌矿储量365万金属吨,锡矿储量达30万金属吨,素有“中国第三锡都”之称。现已探明的铟金属储量达3779吨,占全省70%以上,占全国42%左右,占全球30%左右。全球有70%的铟在中国,中国有60%左右的铟在云南,云南有70%以上的铟在都龙,是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地。四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镇共有民族民间业余文艺队24支365人;坝保村的陀螺、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五是集镇发展好。政府所驻集镇一共有19个村组1427户4916人(其中居民304户662人),有流动人口6000余人,集镇建成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2014年8月份都龙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驻有司法所、国土所、国税分局、都龙工商分局等26个办事机构和单位。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镇第十届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文山建设“新高地”和马关建设“重要前沿”重要战略机遇,巩固壮大矿、果、畜三大支柱产业,夯实水、电、路三大基础工程,强力推进“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和谐稳镇、人才兴镇”四大战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和谐稳定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都龙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干部职工】 全镇有干部职工89人,其中:少数民族36人,占40.4%;妇女干部32人,占36%;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28人,占31.5%;大专40人,占45%;中专、高中19人,占21.3%;初中2人,占2.2%。
【“三农”发展大规划】 三农”发展规划概算总投资56055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工程94371万元;基础设施工程79076万元;特色产业工程338727万元;经营主体工程3650万元;公共服务工程19500万元;生态环境建设工程22457万元;能力建设工程2775万元。
【“三权三证”和抵押融资工作】 全镇林地颁证面积112416亩,林权证颁证户数6258户,发证到户率99.3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面积26758.71亩,颁证户数6124户,发证到户率99.56%;农村宅基地颁证面积1946.32亩,颁证8032户,发证到户率65.55%;“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总额984万元,其中林权证抵押贷款28笔182.6万元,农村房屋所有权证抵押贷款13笔243万元,房屋所有权证抵押贷款25笔558.4万元;发放红色信贷29笔365万元。
【农业】 截至“十二五”末,累计发放各项农资、良种等涉农补贴资金2017.67万元。以水稻、玉米、油菜、甘蔗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面积达1.03万亩,累计理赔支付96万余元。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项目34个,完成投资3474.5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573万公斤,比“十一五”末净增266万公斤,年均增长3.8%,农民人均有粮460公斤,比“十一五”末净增65公斤,年均增长3.1%。发展合作社示范带动效应,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比“十一五”末增加27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个、州级示范社1个。累计发展香蕉3万余亩,甘蔗1万余亩,草果1500亩,地产药材、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达1.93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0.93亿元,年均增长14%。林业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审批下达采伐商品材888个采伐点7.04万立方米,完成零星林木采伐577个采伐点2792.76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件5678张,运输木材7.08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林6400亩,完成退耕还林300余亩,异地植被恢复150亩,兑现森林生态补偿资金74.8万元。大力推进“三权三证”确权发证、抵押融资工作,累计发放抵押贷款1084万元。劳务经济持续壮大,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2亿元。
【林业】 全年完成130个采伐点,4118.3立方米的商品材采伐设计上报审批工作。完成零星林木采伐点70个352.5立方米;完成自用材审批107.53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件1128张,运输木材13453立方米,其中:原木12689方、锯材764立方米。完成义务植树8.92万株,兑现国家级森林生态补偿资金12.5万余元。
【畜牧业】“十二五”末,累计生猪出栏62.31万头,大牲畜出栏4.7225万头,家禽出栏221.63万只。累计争取畜牧业扶持发展资金301.7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040万元,比“十一五”末净增3180万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1340元,比“十一五”末净增705元,年均增长16.1%。
【工业】 都龙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战略,认真配合县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工作,注重矿业开发秩序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洗选矿和违法排污、非法收矿、捡矿、偷矿等行为,矿区生产秩序不断巩固。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征地、用水、用电等问题,协调处理好企群关系,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年采矿210万吨扩建项目和日选矿8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工矿企业发展到42户,工业总产值达38.61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21.26亿元,年均增长17.3%。为都龙经济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十二五”末,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和修缮灌溉沟渠30余千米,实施坝塘除险加固工程4个,人饮工程34件,改造集镇供水管网10.7千米,建成爱心水窖385口,全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00余亩,解决群众饮水困难4000余户1.4万人。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9264户电网改造升级,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得到保障。累计投资7650万元,实施国防公路2条42.19千米,通村道路硬化25条60.6千米,村内道路硬化119个村176千米,村组道路4条23.81千米,蔗区道路39条92.1千米,蔗区道路提升改造8条24.48千米,全镇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8%,通村公路、产业区道路路网基本形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6910万元,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工程26个,易地搬迁安置工程6个,科技活动室30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工程2个,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危房改造1860户,全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积极配合都龙口岸建设,“一关两检”等功能设施顺利通过州级功能验收,口岸于2015年1月19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运货运口岸。
【集镇建设】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资2730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30套,启动棚户区改造建设64户,完成集镇区停车位和安全防护栏建设,安装完成集镇治安监控系统,启动实施南疆公园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改造排污管网,集镇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集镇管理明显加强,于2014年8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矿山秩序整治】 坚持矿业开发秩序整治与环境整治并重,狠抓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整治,对非法洗选矿和违法排污、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年内共组织开展矿山秩序集中整治6次,常规检查50余次,查获非法矿石30余吨;开展矿山、消防、油站、选厂、道路交通等方面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12次,严厉打击了非法洗选矿和违法排污、非法收矿、捡矿、偷矿等行为,矿区生产秩序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巩固。
【安全生产】 全镇共组织800余人(次),出动车辆70台(次),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6次,共检查和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00余项,发出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16份,开展矿山集中整治7次,劝退捡矿群众2000余人,严厉打击非法洗矿、违法排污、非法收矿、捡矿、偷矿等行为,矿业秩序进一步得到巩固。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累计发展文艺队24支365人,新建成农村文化广场4个,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次,开展文艺队交流40余次,建成农家书屋10个,配备图书1.55万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广播、电视、通信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教育】 累计兑现教育教学奖励资金33.29万元,发放中小学生“两免一补”补助资金3619.23万元;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2200万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6836平方米,新建校舍1.82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到2020年,改扩建农村小学8所8000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0套,新建幼儿园8所6000平方米。
【科技培训】 到2020年,计划完成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培训0.15万人,培养新型农民800人,农村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7.55万人次;防灾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5万人次,法制宣传123期,农村残疾人培训34人次,师资培训1781人次,计生系统培训112人次,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才培训30人次,农民合作社经营人才培训160人次,农村产权流转知识培训60人次。
【医疗卫生】 累计投资365万元,建成镇卫生院住院楼1栋,村级卫生室4个,更新大型医疗设备4台,新增床位29床,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到2020年,改扩建镇卫生院1个,行政村卫生室4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8套,行政村计生服务室8个。
【人口和计划生育】 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严把计生奖扶对象的审核关,加大对违法生育和“两非”的打击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年内开展免费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7例,免费发放叶酸片207份,查处二孩违法生育87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低保在保对象263人,农村低保在保对象8673人,五保供养人员129人,享受沿边定补3686户,优抚对象155人,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事业补贴9081.85万元,其中:城镇低保资金437.2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5093.94万元,五保供养资金59.31万元,沿边定补群众补助资金1913.1万元,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及慰问资金1349.86万元,高龄老人补助金101.85万元,临时救灾救助等资金126.51万元,启动实施敬老院建设项目,完成50户五保孤儿危房改造,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武装工作】 扎实做好民兵业务知识培训和经常性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民兵整组计划,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和“走边关”活动,全民爱边、守边、固边意识增强,军政、军民更加团结。武装部规范化建设通过县级验收,完成每年民兵整组、兵役登记、征兵工作,累计为部队输送新兵30余名,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民鱼水关系更加紧密。多渠道动员适龄青年报名参军。
【综治维稳】 深入推进“群防群治”体系建设,认真抓好禁毒防艾、反邪防邪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边境管控力度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受理行政案件250件,查处229件,立刑事案件457起,破3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84人。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64件,成功调处1223件,调处成功率达96.8%。